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4月3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我省有关工作的通知》(皖政秘〔2023〕50号)要求,我省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省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通过这次普查,调查了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新进展。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安徽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32.93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51.6万个,增长63.4%;产业活动单位[1]146.84万个,增加52.39万个,增长55.5%;个体经营户482.59万个,增加103.77万个,增长27.4%(详见表1-1)。
表1-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 单位数(万个) | 比重(%) | 
| 一、法人单位 | 132.93 | 100.0 | 
| 企业法人 | 119.89 | 90.2 | 
| 机关、事业法人 | 2.90 | 2.2 | 
| 社会团体 | 1.40 | 1.1 | 
| 其他法人 | 8.74 | 6.6 |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146.84 | 100.0 | 
| 第二产业 | 33.38 | 22.7 | 
| 第三产业 | 113.46 | 77.3 | 
| 三、个体经营户 | 482.59 | 100.0 | 
| 第二产业 | 64.00 | 13.3 | 
| 第三产业 | 418.59 | 86.7 |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0.14万个,占30.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67万个,占14.0%;建筑业15.82万个,占11.9%。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19.94万个,占45.6%;住宿和餐饮业56.01万个,占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4.61万个,占11.3%(详见表1-2)。
表1-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 
 |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 数量(万个) | 比重(%) | 数量(万个) | 比重(%) | |
| 合 计 | 132.93 | 100.0 | 482.59 | 100.0 | 
| 农、林、牧、渔业* | 2.16 | 1.6 | 16.37 | 3.4 | 
| 采矿业 | 0.09 | 0.1 | 0.01 | 0.0 | 
| 制造业 | 15.27 | 11.5 | 29.69 | 6.2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0.61 | 0.5 | 0.64 | 0.1 | 
| 建筑业 | 15.82 | 11.9 | 34.70 | 7.2 | 
| 批发和零售业 | 40.14 | 30.2 | 219.94 | 45.6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92 | 3.0 | 54.61 | 11.3 | 
| 住宿和餐饮业 | 2.66 | 2.0 | 56.01 | 11.6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5.33 | 4.0 | 4.19 | 0.9 | 
| 金融业 | 0.29 | 0.2 | - | - | 
| 房地产业 | 3.74 | 2.8 | 1.32 | 0.3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8.67 | 14.0 | 12.58 | 2.6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6.82 | 5.1 | 2.56 | 0.5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99 | 0.7 | 0.95 | 0.2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92 | 2.9 | 37.96 | 7.9 | 
| 教育 | 3.13 | 2.4 | 1.60 | 0.3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31 | 1.0 | 2.18 | 0.5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63 | 2.0 | 7.27 | 1.5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44 | 4.1 |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773.93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407.76万人,增长29.8%,其中女性从业人员668.04万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730.99万人,增加72.72万人,增长11.0%;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1042.95 万人,增加335.04万人,增长47.3%。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884.44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400.09万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409.44万人,占23.1%;建筑业295.58万人,占1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8.91万人,占14%。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342.83万人,占38.8%;住宿和餐饮业104.9万人,占11.9%;制造业101.53万人,占11.5%(详见表2)。
表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 法人单位从业 人员(万人) |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万人) | 
 | 
| 其中:女性 | 其中:女性 | |||
| 合 计 | 1773.93 | 668.04 | 884.44 | 400.09 | 
| 农、林、牧、渔业* | 8.12 | 2.40 | 31.15 | 10.92 | 
| 采矿业 | 15.50 | 1.66 | 0.05 | 0.01 | 
| 制造业 | 409.44 | 165.14 | 101.53 | 60.74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3.21 | 3.20 | 1.15 | 0.45 | 
| 建筑业 | 295.58 | 52.30 | 91.84 | 17.17 | 
| 批发和零售业 | 193.75 | 83.42 | 342.83 | 173.81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1.99 | 15.31 | 84.93 | 19.20 | 
| 住宿和餐饮业 | 32.26 | 20.08 | 104.90 | 59.21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9.19 | 19.50 | 8.17 | 3.84 | 
| 金融业 | 38.80 | 19.93 | - | - | 
| 房地产业 | 46.88 | 21.51 | 2.90 | 1.35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48.91 | 88.98 | 22.99 | 7.28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2.61 | 17.14 | 5.79 | 1.99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1.77 | 9.17 | 1.82 | 0.62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6.55 | 13.42 | 58.57 | 29.57 | 
| 教育 | 100.32 | 62.79 | 4.48 | 2.97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51.09 | 33.36 | 5.33 | 2.54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5.47 | 7.26 | 16.03 | 8.42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92.50 | 31.48 |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按照单位所在地区划代码汇总统计。 | ||||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56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17.73万亿元,增长71.4%。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17万亿元,增加3.78万亿元,增长70.1%;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3.4万亿元,增加13.95万亿元,增长71.7%。
2023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6.26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6.67万亿元,增长69.6%。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5.5万亿元,增加2.55万亿元,增长86.7%;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0.77万亿元,增加4.12万亿元,增长62.0%。
2023年,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实现营业收入14.02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5.19万亿元,增长58.7%。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7.29万亿元,增加2.18万亿元,增长42.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6.73万亿元,增加3.0万亿元,增长80.6%(详见表3)。
表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425637.41 | 162628.17 | 140174.41 | 
| 农、林、牧、渔业* | 333.97 | 93.68 | 330.04 | 
| 采矿业 | 4668.99 | 2742.88 | 1692.21 | 
| 制造业 | 60005.69 | 33556.83 | 51838.86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421.38 | 4946.62 | 3981.17 | 
| 建筑业 | 18880.48 | 13843.88 | 15481.54 | 
| 批发和零售业 | 20436.44 | 14034.68 | 36476.33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4522.20 | 7603.25 | 4421.71 | 
| 住宿和餐饮业 | 1019.83 | 627.16 | 759.33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200.03 | 2030.88 | 3353.03 | 
| 金融业 | 131400.30 | - | 4456.46 | 
| 房地产业 | 47482.47 | 34642.23 | 6809.15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2833.00 | 34980.60 | 6401.07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711.31 | 4223.87 | 2128.79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9282.71 | 4260.64 | 468.11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532.38 | 283.13 | 519.88 | 
| 教育 | 3841.22 | 805.94 | 321.65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039.30 | 1471.62 | 349.76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68.28 | 513.34 | 385.32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5957.43 | 1966.94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
四、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59650个,比2018年末增长33.6%;从业人员438.15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9.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55236个,占97.2%;港澳台投资企业681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751个,占0.5%。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407.8万人,占93.1%;港澳台投资企业15.85万人,占3.6%;外商投资企业13.64万人,占3.1%(详见表4-1)。
表4-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159650 | 438.15 | 
| 内资企业 | 155236 | 407.80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681 | 15.85 | 
| 外商投资企业 | 751 | 13.64 | 
| 其他统计类别 | 2982 | 0.86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861个,制造业152666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123个,分别占0.5%、95.6%和3.8%。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9.3%、8.0%和7.2%。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15.5万人,制造业409.44万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21万人,分别占3.5%、93.5%和3.0%。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9.2%、8.0%和7.5%(详见表4-2)。
表4-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159650 | 438.15 | 
| 采矿业 | 861 | 15.50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3 | 11.32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38 | 1.80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90 | 0.66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572 | 1.66 | 
| 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他采矿业) | 38 | 0.06 | 
| 制造业 | 152666 | 409.44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9211 | 17.47 | 
| 食品制造业 | 3858 | 8.97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5473 | 8.31 | 
| 烟草制品业 | 7 | 0.65 | 
| 纺织业 | 4984 | 13.17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1567 | 29.32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2229 | 6.93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7013 | 9.36 | 
| 家具制造业 | 4807 | 6.51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3084 | 5.00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2895 | 5.45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4320 | 9.93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695 | 1.44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700 | 15.70 | 
| 医药制造业 | 3357 | 9.86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239 | 1.12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9358 | 22.90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2733 | 30.44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634 | 5.05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000 | 5.79 | 
| 金属制品业 | 14910 | 26.01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470 | 27.24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738 | 18.68 | 
| 汽车制造业 | 4403 | 34.86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847 | 3.80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6630 | 40.25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4737 | 32.85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2253 | 4.90 | 
| 其他制造业 | 2332 | 2.24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518 | 2.51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2664 | 2.73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123 | 13.21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119 | 8.49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342 | 1.50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662 | 3.23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3096.0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4.3%;负债合计41246.3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5.1%。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512.24亿元,比2018年增长36.4%(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73096.07 | 41246.33 | 57512.24 | 
| 采矿业 | 4668.99 | 2742.88 | 1692.21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725.69 | 1695.70 | 1118.63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561.43 | 222.55 | 267.58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121.44 | 85.97 | 41.41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1242.97 | 731.78 | 260.31 | 
| 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他采矿业) | 17.46 | 6.89 | 4.29 | 
| 制造业 | 60005.69 | 33556.83 | 51838.86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768.71 | 852.76 | 2342.77 | 
| 食品制造业 | 655.30 | 373.92 | 669.50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168.21 | 478.06 | 829.00 | 
| 烟草制品业 | 358.69 | 112.77 | 539.20 | 
| 纺织业 | 985.87 | 509.59 | 815.97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500.03 | 256.63 | 720.67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374.24 | 198.48 | 424.81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486.13 | 228.84 | 560.48 | 
| 家具制造业 | 400.76 | 224.80 | 383.03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780.75 | 446.48 | 486.65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404.67 | 204.07 | 353.61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338.36 | 179.26 | 379.02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436.19 | 284.01 | 825.56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749.37 | 1946.02 | 2953.79 | 
| 医药制造业 | 1653.44 | 851.30 | 1010.83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351.20 | 187.54 | 150.58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2141.54 | 1031.20 | 1898.20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6808.94 | 3076.81 | 3475.79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730.32 | 1033.30 | 2450.84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882.52 | 1162.40 | 3487.32 | 
| 金属制品业 | 2521.38 | 1428.13 | 2892.41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846.33 | 1591.77 | 2273.74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337.23 | 1257.95 | 1301.30 | 
| 汽车制造业 | 6706.53 | 4722.36 | 5756.55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569.51 | 326.01 | 335.89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8415.28 | 5396.64 | 8263.51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153.49 | 4493.31 | 4408.62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527.81 | 217.19 | 389.71 | 
| 其他制造业 | 177.39 | 91.26 | 128.77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482.11 | 261.75 | 1216.54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293.39 | 132.21 | 114.19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421.38 | 4946.62 | 3981.17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6243.30 | 3751.71 | 3267.24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620.85 | 328.66 | 491.67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557.23 | 866.25 | 222.26 |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4-4。
表4-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 纱 | 万吨 | 60.2 | 
| 布 | 亿米 | 4.6 | 
| 化学纤维 | 万吨 | 51.3 | 
| 卷烟 | 亿支 | 1227.1 | 
| 彩色电视机 | 万台 | 835.7 | 
| 其中:液晶电视机 | 万台 | 828.0 |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3166.9 |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2832.2 | 
| 粗钢 | 万吨 | 3891.5 | 
| 钢材 | 万吨 | 4229.0 |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279.4 | 
|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 | 万吨 | 125.4 | 
| 水泥 | 亿吨 | 1.3 | 
| 硫酸(折100%) | 万吨 | 659.1 | 
| 烧碱(折100%) | 万吨 | 86.0 | 
| 乙烯 | 万吨 | 31.1 | 
| 化肥(折100%) | 万吨 | 237.2 | 
| 汽车 | 万辆 | 208.8 | 
| 其中:新能源汽车 | 万辆 | 37.6 | 
| 集成电路 | 亿块 | 60.6 | 
|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 万台 | 15.8 | 
| 微型计算机设备 | 万台 | 2125.8 | 
| 工业机器人 | 万套 | 3.1 | 
| 服务机器人 | 万套 | 1.3 | 
| 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 | 万平方米 | 37985.4 | 
| 充电桩 | 万个 | 77.2 | 
| 注:表中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中,不包括未纳统的汽车整车产业活动单位产量。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 | ||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4-5。
表4-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 原煤 | 亿吨 | 1.1 | 
| 原油 | 万吨 | - | 
| 天然气 | 亿立方米 | 2.6 |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3549.4 | 
| 其中: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3053.4 | 
| 水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86.6 | 
| 核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 | 
| 风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39.9 |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69.6 | 
五、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58153个,比2018年末增长153.2%;从业人员296.52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13.9%。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58103个,占99.97%;港澳台投资企业19个,占0.01%;外商投资企业10个,占0.01%。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95.39万人,占99.62%;港澳台投资企业1.08万人,占0.36%;外商投资企业0.03万人(详见表5-1)。
表5-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158153 | 296.52 | 
| 内资企业 | 158103 | 295.39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19 | 1.08 | 
| 外商投资企业 | 10 | 0.03 | 
| 其他统计类别 | 21 | 0.01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30.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8.9%,建筑安装业占9.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1.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47.9%,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4.1%,建筑安装业占7.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20.6%(详见表5-2)。
表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158153 | 296.52 | 
| 房屋建筑业 | 47531 | 142.07 |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29951 | 71.4 | 
| 建筑安装业 | 14686 | 21.83 |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65985 | 61.21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880.4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0.0%;负债合计13843.8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5.4%。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481.54亿元,比2018年增长72.5%(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 合 计 | 18880.48 | 13843.88 | 15481.54 | 
| 房屋建筑业 | 8439.07 | 6334.79 | 6993.67 |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7692.37 | 5706.46 | 5395.45 | 
| 建筑安装业 | 1003.11 | 664.59 | 1060.77 |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1745.93 | 1138.03 | 2031.64 | 
六、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401402个,从业人员193.7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5.8%和39.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4.0%,零售业占46.0%。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4.9%,零售业占45.1%(详见表6-1)。
表6-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401402 | 193.75 | 
| 批发业 | 216766 | 106.28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24220 | 10.34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28570 | 16.68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17422 | 9.47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4561 | 2.22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7026 | 9.81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68444 | 32.28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33612 | 16.02 |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1499 | 0.58 | 
| 其他批发业 | 21412 | 8.88 | 
| 零售业 | 184636 | 87.47 | 
| 综合零售 | 20622 | 14.46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32790 | 11.92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18988 | 7.63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8701 | 3.71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12099 | 7.28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16831 | 11.47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7740 | 7.76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25117 | 9.82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31748 | 13.42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6.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05%,外商投资企业占0.0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7.5%,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7%,外商投资企业占0.6%(详见表6-2)。
表6-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401402 | 193.75 | 
| 内资企业 | 388448 | 188.94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208 | 1.34 | 
| 外商投资企业 | 148 | 1.18 | 
| 其他统计类别 | 12598 | 2.29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436.4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3.8%;负债合计14034.6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0.8%。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476.33亿元,比2018年增长91.1%(详见表6-3)。
表6-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0436.44 | 14034.68 | 36476.33 | 
| 批发业 | 15906.66 | 11306.29 | 28948.52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875.97 | 465.45 | 1288.00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808.72 | 1025.76 | 3103.69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1299.27 | 1096.47 | 2335.70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393.41 | 251.78 | 547.30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1453.64 | 1018.87 | 2271.42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5817.00 | 4004.82 | 11338.24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3282.13 | 2741.82 | 5423.98 |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86.47 | 62.14 | 73.59 | 
| 其他批发业 | 890.05 | 639.18 | 2566.60 | 
| 零售业 | 4529.78 | 2728.39 | 7527.81 | 
| 综合零售 | 746.72 | 547.34 | 904.28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418.02 | 178.07 | 624.78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244.27 | 141.03 | 378.84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180.84 | 92.43 | 227.52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221.81 | 133.07 | 307.04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1325.90 | 770.40 | 2848.62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389.92 | 269.40 | 555.81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383.63 | 218.75 | 503.00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618.67 | 377.90 | 1177.92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39127个,从业人员61.48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1.3%和21.4%(详见表7-1)。
表7-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39127 | 61.48 | 
| 铁路运输业 | 10 | 3.76 | 
| 道路运输业 | 29986 | 39.92 | 
| 水上运输业 | 1291 | 2.55 | 
| 航空运输业 | 82 | 0.32 | 
| 管道运输业 | 9 | 0.01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2024 | 1.85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4460 | 6.37 | 
| 邮政业 | 1265 | 6.7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03%。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4%,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7-2)。
表7-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39127 | 61.48 | 
| 内资企业 | 38967 | 61.13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27 | 0.20 | 
| 外商投资企业 | 13 | 0.12 | 
| 其他统计类别 | 120 | 0.03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171.3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0.8%;负债合计7572.9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2.2%。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21.71亿元,比2018年增长73.0%(详见表7-3)。
表7-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3171.38 | 7572.94 | 4421.71 | 
| 铁路运输业 | 1957.36 | 1130.22 | 176.42 | 
| 道路运输业 | 8663.16 | 4936.33 | 2963.33 | 
| 水上运输业 | 366.83 | 187.82 | 263.80 | 
| 航空运输业 | 194.86 | 48.34 | 11.32 | 
| 管道运输业 | 101.32 | 65.87 | 2.87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385.49 | 171.45 | 272.07 |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1334.39 | 924.62 | 367.23 | 
| 邮政业 | 167.98 | 108.28 | 364.67 | 
八、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26589个,从业人员32.2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8.9%和32.4%。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24.5%,餐饮业占75.5%。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6.8%,餐饮业占73.2%(详见表8-1)。
表8-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26589 | 32.25 | 
| 住宿业 | 6505 | 8.64 | 
| 旅游饭店 | 957 | 3.64 | 
| 一般旅馆 | 4743 | 4.47 | 
| 民宿服务 | 525 | 0.25 | 
| 露营地服务 | 42 | 0.02 | 
| 其他住宿业 | 238 | 0.26 | 
| 餐饮业 | 20084 | 23.61 | 
| 正餐服务 | 16633 | 18.36 | 
| 快餐服务 | 1119 | 3.07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430 | 0.44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384 | 1.06 | 
| 其他餐饮业 | 1518 | 0.68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06%。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0%,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9%,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8-2)。
表8-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26589 | 32.25 | 
| 内资企业 | 26530 | 31.60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27 | 0.60 | 
| 外商投资企业 | 16 | 0.04 | 
| 其他统计类别 | 16 | 0.01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19.8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4.5%;负债合计627.1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1.9%。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9.33亿元,比2018年增长85.0%(详见表8-3)。
表8-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019.83 | 627.16 | 759.33 | 
| 住宿业 | 511.81 | 330.57 | 183.51 | 
| 旅游饭店 | 295.36 | 212.38 | 81.25 | 
| 一般旅馆 | 174.68 | 102.64 | 90.81 | 
| 民宿服务 | 20.48 | 6.51 | 5.75 | 
| 露营地服务 | 7.92 | 2.36 | 0.57 | 
| 其他住宿业 | 13.37 | 6.68 | 5.13 | 
| 餐饮业 | 508.02 | 296.59 | 575.82 | 
| 正餐服务 | 413.93 | 239.09 | 421.31 | 
| 快餐服务 | 58.86 | 35.95 | 88.47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5.75 | 3.26 | 12.37 |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20.28 | 14.50 | 38.68 | 
| 其他餐饮业 | 9.20 | 3.79 | 14.99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3174个,从业人员48.94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5.6%和85.6%(详见表9-1)。
表9-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53174 | 48.94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155 | 5.15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2093 | 10.44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9926 | 33.36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6%,外商投资企业占0.4%(详见表9-2)。
表9-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53174 | 48.94 | 
| 内资企业 | 53017 | 47.95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66 | 0.76 | 
| 外商投资企业 | 61 | 0.22 | 
| 其他统计类别 | 30 | 0.01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88.2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4.1%;负债合计2029.2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93.5%。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53.03亿元,比2018年增长163.5%(详见表9-3)。
表9-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4188.28 | 2029.29 | 3353.03 |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291.30 | 465.14 | 703.74 |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637.80 | 297.16 | 760.78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259.18 | 1267.00 | 1888.51 | 
十、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2894个,从业人员38.28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1.3%和26.6%(详见表10-1)。
表10-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万人) | 
| 合 计 | 2894 | 38.28 | 
| 货币金融服务 | 758 | 12.09 | 
| 资本市场服务 | 1108 | 1.18 | 
| 保险业 | 772 | 24.62 | 
| 其他金融业 | 256 | 0.38 | 
| 注: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和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普查的单位。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1397.1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3.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56.46亿元,比2018年增长39.6%(详见表10-2)。
表10-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31397.15 | 4456.46 | 
| 货币金融服务 | 111795.93 | 2270.88 | 
| 资本市场服务 | 8365.04 | 224.16 | 
| 保险业 | 3808.41 | 1484.17 | 
| 其他金融业 | 7427.77 | 477.24 | 
| 注: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和各级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普查的单位。 | ||
十一、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37330个,比2018年末增长40.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6882个,比2018年末下降5.6%;物业管理企业12686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3188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3.5%和64.1%。
2023年末,全省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6.81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13.8%。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34万人,比2018年末下降40.6%;物业管理企业27.79万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7.06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1.3%和34.7%(详见表11-1)。
表11-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37330 | 46.81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6882 | 9.34 | 
| 物业管理 | 12686 | 27.79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3188 | 7.06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3937 | 2.27 | 
| 其他房地产业 | 637 | 0.35 |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11-2)。
表11-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37330 | 46.81 | 
| 内资企业 | 37156 | 46.55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112 | 0.20 | 
| 外商投资企业 | 57 | 0.05 | 
| 其他统计类别 | 5 | 0.00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省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47454.8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7.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2615.73亿元,物业管理企业706.79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377.79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9.4%,99.7%和109.5%。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4629.4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9.7%。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09.15亿元,比2018年增长21.9%(详见表11-3)。
表11-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47454.86 | 34629.43 | 6809.15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42615.73 | 31524.63 | 6078.94 | 
| 物业管理 | 706.79 | 478.40 | 367.91 |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377.79 | 253.70 | 171.96 |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3073.62 | 1942.64 | 168.13 | 
| 其他房地产业 | 680.93 | 430.06 | 22.20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85828个,从业人员247.82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07.8%和221.7%。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4.9%,商务服务业占85.1%。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6.1%,商务服务业占93.9%(详见表12-1)。
表12-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185828 | 247.82 | 
| 租赁业 | 27696 | 15.07 | 
| 商务服务业 | 158132 | 232.75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4%,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04%。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12-2)。
表12-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185828 | 247.82 | 
| 内资企业 | 184631 | 246.50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113 | 0.44 | 
| 外商投资企业 | 83 | 0.56 | 
| 其他统计类别 | 1001 | 0.32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2781.1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0.7%。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49.14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1932.02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09.2%和6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4966.9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3.2%。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401.07亿元,比2018年增长147.0%(详见表12-3)。
表12-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72781.15 | 34966.94 | 6401.07 | 
| 租赁业 | 849.14 | 436.62 | 567.96 | 
| 商务服务业 | 71932.02 | 34530.32 | 5833.11 |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68220个,从业人员52.61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2.5%和55.1%。其中,企业法人单位66789个,从业人员49.57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6.9%和62.7%(详见表13-1)。
表13-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66789 | 49.57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6009 | 5.12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33475 | 30.13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27305 | 14.31 |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7.3%,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9%,外商投资企业占0.3%(详见表13-2)。
表13-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66789 | 49.57 | 
| 内资企业 | 64968 | 48.67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74 | 0.46 | 
| 外商投资企业 | 73 | 0.13 | 
| 其他统计类别 | 1674 | 0.30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242.7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78.9%;负债合计4141.7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50.4%。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28.79亿元,比2018年增长103.8%(详见表13-3)。
表1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7242.74 | 4141.77 | 2128.79 |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1685.26 | 991.66 | 296.46 |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3876.31 | 2426.33 | 1181.76 |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681.18 | 723.78 | 650.57 |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9868个,从业人员21.77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3.6%和88.9%。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901个,从业人员2.76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5.5%和11.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998.8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8.3%;负债合计4233.5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8.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8.11亿元,比2018年增长49.0%。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283.8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73.9%。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58.73亿元,比2018年增长67.4%。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8810个,从业人员26.1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8.1%和91.1%(详见表15-1)。
表1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38810 | 26.10 | 
| 居民服务业 | 19251 | 11.86 |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14442 | 6.79 | 
| 其他服务业 | 5117 | 7.46 |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02%,外商投资企业占0.01%。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15-2)。
表1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万人) | 
| 合 计 | 38810 | 26.10 | 
| 内资企业 | 38739 | 26.03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9 | 0.02 | 
| 外商投资企业 | 3 | 0.03 | 
| 其他统计类别 | 59 | 0.02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04.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8.8%;负债合计278.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4.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9.88亿元,比2018年增长116.0%(详见表15-3)。
表1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504.60 | 278.50 | 519.88 | 
| 居民服务业 | 247.07 | 137.71 | 223.21 |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167.97 | 90.96 | 197.32 | 
| 其他服务业 | 89.56 | 49.84 | 99.35 | 
十六、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教育法人单位31275个,从业人员100.32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2.6%和19.5%。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1659个,比2018年末下降1.2%;从业人员82.01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19.7%。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7.4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4.9%;负债合计287.2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1.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1.65亿元,比2018年增长55.6%。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293.7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9.1%。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255.3亿元,比2018年增长70.8%。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13115个,从业人员51.09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5%和19.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6294个,比2018年末下降11.7%,从业人员38.21万人,增长14.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58.3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7.3%;负债合计335.2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0.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9.76亿元,比2018年增长71.7%。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480.9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0.8%。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692.98亿元,比2018年增长52.5%。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省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26274个,从业人员15.47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3.1%和10.3%。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4949个,从业人员13.49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7.3%和15.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69.0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8.3%;负债合计459.9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1.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5.32亿元,比2018年增长44.2%。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99.1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4.8%。本年支出(费用)合计67.21亿元,比2018年增长3.7%。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省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54391个,比2018年末增长3.1%;从业人员92.5万人,增长10.2%。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7011.69亿元,比2018年增长74.2%。
二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959个[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883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8%;高端装备制造业1002个,占16.8%;新材料产业1351个,占22.7%;生物产业856个,占14.4%;新能源汽车产业372个,占6.2%;新能源产业550个,占9.2%;绿色环保产业962个,占16.1%;航空航天产业37个,占0.6%;海洋装备产业6个,占0.1%。
(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438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1.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659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5.8%;数字创意产业321个,占22.3%。
二十一、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370个,比2018年末增长62.8%;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1.0%,比2018年末提高3.0个百分点。
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52.87亿元,比2018年增长69.0%;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4.7%,比2018年提高3.1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248.7亿元,比2018年增长150.9%;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7.9%,比2018年提高6.8个百分点;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68%,比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平均水平高1.74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8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758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99.0%和128.2%;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53.3%,比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平均水平高12.5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服务业
202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586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4.2%。其中,信息服务781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9.2%;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357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2.5%。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56.3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33.3%。
二十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省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02894个,从业人员124.85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766.79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7947个,占7.7%;数字产品服务业9126个,占8.9%;数字技术应用业50552个,占49.1%;数字要素驱动业35269个,占34.3%。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47.88万人,占38.4%;数字产品服务业4.4万人,占3.5%;数字技术应用业48.1万人,占38.5%;数字要素驱动业24.47万人,占19.6%。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8294.54亿元,占56.2%;数字产品服务业1095.05亿元,占7.4%;数字技术应用业3254.52亿元,占22.0%;数字要素驱动业2122.68亿元,占14.4%。
二十三、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492个,比2018年增长67.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3.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9.63万人年,比2018年增长83.9%。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926.96亿元,比2018年增长86.4%;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2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8.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万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44.9%和30.0%;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41.5%,比2018年下降4.7个百分点。
表2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 
 | R&D经费支出 (亿元) | 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 
| 合 计 | 926.96 | 1.81 | 
| 采矿业 | 28.32 | 1.70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4.13 | 2.16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3.04 | 1.16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18 | 0.48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82 | 0.34 |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 | 
| 其他采矿业 | - | - | 
| 制造业 | 890.68 | 1.94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16 | 0.51 | 
| 食品制造业 | 3.25 | 0.61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5.78 | 0.84 | 
| 烟草制品业 | 1.68 | 0.31 | 
| 纺织业 | 7.51 | 1.25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74 | 0.92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87 | 0.58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67 | 0.89 | 
| 家具制造业 | 3.61 | 1.48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6.46 | 1.76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4.87 | 1.89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2.41 | 1.17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2.76 | 0.35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5.69 | 1.65 | 
| 医药制造业 | 32.33 | 3.52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3.78 | 2.66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32.60 | 2.29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6.96 | 1.60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7.96 | 0.74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1.03 | 0.62 | 
| 金属制品业 | 37.41 | 1.59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50.13 | 2.71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7.63 | 2.82 | 
| 汽车制造业 | 142.22 | 2.55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1.65 | 3.88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81.94 | 2.29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63.67 | 3.88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0.24 | 3.75 | 
| 其他制造业 | 1.20 | 2.30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7.28 | 0.63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1.21 | 2.19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96 | 0.21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6.53 | 0.21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84 | 0.18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59 | 0.39 | 
二十四、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省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09354个,从业人员73.94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4.4%和8.4%;资产总计8615.0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4.5%。
2023年末,全省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04170个,从业人员71.1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7.7%和11.5%;资产总计8396.8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5.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10.12亿元,比2018年增长6.6%。
2023年末,全省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5184个,从业人员2.84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8.6%和36.7%;资产总计218.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9.0%;全年支出(费用)93.12亿元,比2018年增长8.6%。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4]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5]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7]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8]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9]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10]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11]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12]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1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438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统计局  联系方式:0558-555536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5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