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统计局
2025年5月20日
2024年,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县经济运行良好,实现了总量大幅增长、增速快于全市、位次历史性前移的目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8.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位居全市第2位,分别比全省、全市高0.4、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259.5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比为13.6:33.3:53.1,与上年的14.7:30.9:54.4相比,第二产业占比提升了2.4百分点。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我县生产总值修订为460.9亿元,较2023年快报增加46亿元,增长11.1%,增量、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在此基础上,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大幅度提升至488.6亿元,位居全省59个县(市)第17位,较2023年上升3个位次,较2022年上升5个位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按常住人口(2024年常住人口为114.15万人)计算,人均GDP为42803元。
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488.6 |
6.2 |
第一产业 |
66.3 |
2.6 |
第二产业 |
162.8 |
12.5 |
工业 |
109.3 |
15.9 |
建筑业 |
53.7 |
6.2 |
第三产业 |
259.5 |
3.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4.7 |
3.7 |
批发和零售业 |
48.4 |
8.0 |
住宿和餐饮业 |
9.9 |
4.3 |
金融业 |
31.0 |
3.6 |
房地产业 |
37.3 |
-2.7 |
营利性服务业 |
42.5 |
6.7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52.8 |
1.0 |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4.9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2万公顷,比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139.5万吨,比上年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298.4公顷,比上年增长2.1%,油料产量11479吨,增长3.2%,蔬菜种植面积15459公顷,比上年增长3.9%,蔬菜产量61.5万吨,比上年增长4.4%。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指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产量 |
1395202 |
0.1 |
油料产量 |
11479 |
3.2 |
园林水果产量 |
36350 |
1.4 |
蔬菜产量 |
614606 |
4.4 |
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具体情况见下表)。
202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出栏量
单位:万吨、万头、万只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16.0 |
5.1 |
牛出栏 |
3.2 |
25.5 |
生猪出栏 |
88.9 |
1.5 |
羊出栏 |
66.4 |
-21.1 |
家禽出栏 |
1323.4 |
-8.4 |
大牲畜年末存栏 |
5.4 |
23.2 |
羊年末存栏 |
23.7 |
-6 |
家禽年末存栏 |
383 |
-9.6 |
禽蛋产量 |
3.0 |
16.8 |
奶类产量 |
1.6 |
25.6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家,总产值204.3亿元(含安徽省电力公司亳州供电利辛公司),同比增长19.0%;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增幅比全市平均高出6.6个百分点。
全年增长行业增加值增速、拉动点数及占比
序号 |
行业名称 |
累计增速(%) |
拉动增长点数(百分点) |
累计工业增加值占比(%) |
1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55.6 |
14.2 |
20.4 |
2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0.1 |
5.9 |
29.4 |
3 |
金属制品业 |
无同期数 |
3.0 |
2.4 |
4 |
纺织业 |
40.0 |
2.3 |
6.6 |
5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3.5 |
0.4 |
9.3 |
6 |
医药制造业 |
27.8 |
0.4 |
1.5 |
7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1 |
0.1 |
1.8 |
8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7.0 |
0.1 |
0.6 |
9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1 |
0.04 |
0.9 |
10 |
食品制造业 |
7.4 |
0.04 |
0.4 |
11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5 |
0.03 |
1.1 |
12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7.7 |
0.02 |
0.2 |
13 |
汽车制造业 |
3.4 |
0.02 |
0.4 |
14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6.8 |
0.01 |
0.2 |
分行业大类看,23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4.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3%,合计上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四大行业对全县拉动作用明显,合计上拉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4个百分点。
2024年,我县建筑业总体运行平稳,但受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整体呈现稳中趋缓态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4亿元,同比增长16.4%。在统房地产项目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0%。
2024年,全县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8亿元,同比增长5%,低于全市2.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四个载体,下同);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5.2亿元,同比下降7.4%,居全市第4位,房地产完成投资61.4亿元,同比增长16.4%,居全市第1位,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14.8%,居全市第2位。分产业看,一产投资8.1亿元,同比增长7%,拉动投资增长0.4个百分点;二产投资45.2亿元,同比下降7.4%,下拉投资增速2.5个百分点;三产投资98.5亿元,同比增长11.7%,拉动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2:33.8:61调整为5.3:29.8:64.9,一、三产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1、3.9个百分点,二产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3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通公路里程4764公里。
年末电话用户1085650户,其中固定电话19682户,移动电话1065968户。互联网用户448382户。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3亿元,比上年增长5.4%。从四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953.8亿元,增长11.0%,零售业销售额407亿元,增长8.8%,住宿业营业额1.5亿元,增长3.2%,餐饮业营业额78.2亿元,增长6.6%。
全年实际出口总额达4119万美元,利用外资1004万美元。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亿元,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10.3亿元,下降19.4%,非税收入11.6亿元,增长4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9亿元,同比增长0.6%。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科技、文旅、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累计支出5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8.12亿元,比上年增长7.25%,比年初增加50.5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64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3%,比年初增加74.58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5.87亿元,比上年增长7.69%,比年初增加42.57亿元。
2024年专利授权54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1件,实用新型313件,外观设计150件。
2024年末全县普通中专2所,在校学生为8291人。普通中学81所,在校学生90848人,其中:高中10所,在校学生29993人;初中71所,在校学生60855人;小学210所,在校学生96968人;幼儿园217所,在校学生2854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07人。
2024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4.7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图书资料3万卷册。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6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村卫生室410个。年末医院、卫生院共有编制床位3594张,实有床位6359张。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71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5704人,卫生防疫机构41人,妇幼保健机构13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201人,注册护士3764人。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2024年,全民健身全面开展,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43项次,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户数54.9万户,总人口为176.6万人,2024年市级反馈常住人口114.15万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3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72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79元,比上年增长6.6%。
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66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以内。
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5408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03456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54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7599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1583人。年末享受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394人和62493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63家,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5932床。
注:1、公报中数字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反馈数据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438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统计局 联系方式:0558-555536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5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