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部门工作 > 统计分析

利辛县:1-5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访问次数: 利辛县统计局 来源:利辛县统计局政务公开网站 发布时间:2025-07-18 08:34
文字大小: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把数据质量,全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整体情况

在市统计局反馈的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居第一位的3项、居第二位的3项、居第三位的3项、居第四位的8项。与上月相比,退位4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房地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持平13项。

(一)排名前两位指标:全县6项指标增速居全市前两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制造业投资3项指标居全市第一。具体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为8.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6%。

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项指标增速居全市第二。

(二)排名后两位指标:全县11项指标增速居全市后两位,其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邮政业务量8项指标居全市第四。具体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6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2%,邮政业务量同比增长20.3%。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房地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项指标居全市第三。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工业生产稳中趋缓

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尽管增速全市第一,但增速自一季度以来已逐月放缓。

1.重点行业贡献突出。全县24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行业累计增加值保持增长,增加值占比达88.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1.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比7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1.2个百分点。

2.亿元企业拉动明显。1-5月,全县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增加值同比增长35.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7.5%,拉动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中煤新集利辛发电有限公司、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煤新集利辛矿业有限公司拉动较大,合计拉动21.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承压运行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1.6%,低于全市13.3个百分点,8项主要投资指标中,有5项负增长,4项居全市第四。

1.制造业投资增势趋缓。全县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6.0%,居全市第一,增速比涡阳、蒙城、谯城分别高96.3、37.4、39.4个百分点,但较上月下降61.1个百分点,占全县投资的比重为14.6%,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制造业投资1.7亿元,同比增长15.2%,居全市第二。

2.建安投资贡献突出。建安投资累计总量同比增长13.3%,居全市第三,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5.6%,较去年同期增加18.9个百分点,在全县投资承压运行的情况下,保持正向增长,是投资的重要拉动力,累计拉动8.8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略有波动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全市第三,增速分别较一季度、上月下降3.3、1.6个百分点。

1.限上批发业有所回暖。全县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4%,增速自一季度以来逐月上升【一季度-9.6%、4月-6.3%】。目前,全县共有限上批发业调查单位25家【企业20家,个体户5家】,主要以谷物批发、农资批发、白酒批发为主,均属季节性销售商品,月度之间增速波动较大。

2.限上住宿业持续向好。我县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累计增长42.3%,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利辛县岷山天昱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年度新入库企业成为重要支撑点。该企业今年营业额上升较快,拉动限上住宿业累计增长47.9个百分点。

3.新能源汽车增长明显。限上零售业累计增长6.3%,汽车消费贡献突出。随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汽车消费活力明显提升。汽车类累计销售增长2.8%,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增长82.8%。利辛东和鸿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为主要拉动点【2024年7月开业,无同期数】,拉动限上零售业增长4.6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存在问题

(一)工业方面

1.产业动能分化明显。水、电、气、矿产业整体贡献率达119.6%,累计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17.2个百分点,但高技术与农产品加工拉动力不足。高技术增加值累计增速-31.1%,居全市第四,且与其他县区差距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10.7%,居全市第四,增速均明显低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

2.产值下降企业增多。全县11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当月产值为0的企业17家,比上月多2家;当月产值下降的企业75家,下降面65.8%;累计产值下降的企业76家,比上月、一季度分别多4、9家,下降面66.7%,下拉规模工业增加值12.8个百分点。其中,降幅超过20%的企业有51家,下拉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2.4个百分点。

3.过于依赖头部企业。全县累计增速上升45家企业合计上拉规模工业增加值27.3个百分点,其中,伯希和、中煤新集电厂、中煤新集煤矿三家企业增加值合计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8%,共上拉21.8个百分点,权重企业直接左右全县规模工业增速。

(二)投资方面

1.工业投资持续下滑。全县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8.3%,降幅较上年同期、4月分别扩大59.1、8.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四,低于全市平均57.4个百分点,比涡阳、蒙城、谯城分别低56.7、79.9、45.6个百分点,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同比下降68.3%,降幅较4月扩大8.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四,低于全市平均90.4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7.2%下滑至24.3%。

2.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受新增项目不足、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全县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今年以来,持续呈负增长态势。1-5月,全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2.4%,低于全部投资增速20.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0.4%【同期比重为52.8%】,增速居全市第四。

3.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投资累计总量同比下降5.2%,居全市第三,下拉固投2.2个百分点,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负向拉动。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40.6%,直接下拉累计房地产增速11.8个百分点。在库的26个房地产项目11个项目已竣工投产,13个项目投资过半,剩余投资仅46.4亿元【土地购置费剩余0】,且本年新入库仅1个计划总投资0.5亿元的项目,后续增长压力较大。

(三)商贸业方面

1.限上餐饮业压力较大。限上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增长2.3%,较上月下降3.4个百分点。当月营业额下降8.9%,直接下拉累计增速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淝河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停业当月0上报;亳州市福满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搬迁、营业面积变小,不能承接宴席,当月营业额下降60.5%;安徽荣康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因部分中标项目到期,当月营业额下降21.5%,三家企业合计下拉餐饮业当月营业额17.1个百分点。

2.基础生活消费品下滑。全县限上吃穿用类商品累计下降2.8%,占全县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46.3%,较4月份降幅扩大3.1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5.0%、-16.2%、4.9%、18.3%、-8.7%。

3.家装建材商品销售遇冷。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五金电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累计零售额分别下降27.5%、74.3%。家装材料公司压力较大。利辛县鑫犇商贸有限公司主要销售家装类材料,已停业;利辛县明盛建材有限公司主要销售空心砖,累计销售额下降51.0%。

四、下一步建议

(一)促进项目落地见效。一是抓紧项目谋划。立足实际,精细谋划,聚焦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积极争资立项,着重储备一批以工业技改为关键的重点工业项目、以城市更新为重点的重大项目。二是抓快项目建设。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监测调度,及时协助项目单位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施工建设,尽快释放更多有效投资。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要充分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对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抢抓剩余工期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技改资金、专项债券等资金的使用,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抓强要素保障。目前,全县房地产市场处于低位调整期,市场复苏回暖基础仍不牢固,房地产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仍不乐观。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做好对房地产企业的分类指导,强化纾困解难,充分发挥好房地产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加大对房地产项目融资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二)促进工业稳产达效。一是围绕“一块布”,抓牢优势产业。对伯希和等轻纺服饰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助力企业尽早上市,做大做强,增强品牌效应;对翰联纺织、雪纺纺织等重点企业,加大涡流纺生产线投入,扩大产能,同时带动其他轻纺服饰产业良性发展。二是围绕“一头牛”,做强传统产业。抓住全国牛业大会在利辛举办的难得机遇,营势造势、扩大宣传。同时加强与全国肉牛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企业的充分对接,全力推进“一头牛”产业再上新台阶。加快实施欣浩翔食品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正源智慧生态牧场建设项目、康美味现代肉牛产业一期项目和阚疃镇肉牛屠宰厂项目。三是围绕“真帮扶”,落实包保责任。针对产值下降企业,要结合访企入村等,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真正解决在企业融资、人才引进、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同时,深入摸排临规企业,建立“准规上”培育库,在重点培育上下功夫,达到纳统条件的及时纳统,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促进消费提质增效。一是激发商贸市场活力。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住房、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改造提升万达金街、万峯汇街区,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区争创省级特色商业街区。二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节庆经济、夜间经济,继续开展百博会、年货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持续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电商经济,加快直播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力促冷链物流中心、智慧电商物流园竣工投用。三是凝聚消费领域合力。创新举办商旅文体健融合的促消费活动,推动“五环”联动,促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利辛“旅游云”。做足“一河水”文章,推动“淝畔养心”西淝河风景廊道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养心苑休闲文旅项目、蝴蝶泉等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创新运营模式,增强发展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1438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统计局 联系方式:0558-5555363
  网站标识码:3416000025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11号